作者:時 本
日前,上海試行全國首個飲料“營養選擇”分級標識。根據飲料中“非乳源性糖”“飽和脂肪”“反式脂肪”“非糖甜味劑”等4種成分含量,評定等級從高至低,標識ABCD四級,推薦程度逐步遞減。分級試點之前,上海疾控部門曾對市場上部分“現場制作的奶茶”進行營養分析,結果令人擔憂,僅含糖量一項,93%以上標稱“額外不加糖”的奶茶,可能被評為B級以上;將近一半“標稱三分糖”的奶茶,可能被評為C級以上。
這次試點之所以引發社會廣泛關注,是因為飲料對于健康的影響日益重要。現在校園里的“小胖墩”越來越多,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也越來越高。肥胖既可能是吃出來的,也可能是喝出來的。青少年尤其對飲料格外喜歡,他們在飲品店前排隊幾小時搶購網紅飲品是常事,有些青少年更是將飲料當開水。由于很多飲料的糖和脂肪含量很高,一些人僅僅因為喜歡喝飲料而導致肥胖。
過去沒有根據飲料的糖和脂肪含量來劃分等級,商家就習慣于根據口味來配制飲料,如此容易導致飲料當中一些成分過高。比如,由于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格外喜歡甜味,往飲料當中多加糖就能夠提升銷量,導致高糖成為一些網紅飲品的“通病”。有了這個分級之后,商家只注重口味不注重成分等做法將變得難以為繼,為了在市場上求生存,商家在推出新品時更加注重健康。此舉也將強化對消費者的引導,他們在選擇飲料時,從此有了一份“消費指南”。
近年來相關部門針對飲食和減重推出了不少干預舉措。比如《“健康中國2030”規劃綱要》重點解決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熱能食物攝入過多等問題,到2030年,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降低20%,超重、肥胖人口增長速度明顯放緩。去年11月,國家衛健委印發《健康中國行動?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(2023?2030年)》,明確要推進食品營養標準體系建設,強化食品營養標簽的指導作用。不久前,《成人、兒童青少年肥胖食養指南》一經發布,“國家衛健委手把手教你科學減肥”沖上熱搜。但類似方案和指南離現實生活還有一定的距離,針對飲料進行分類試點,可以進一步細化這些舉措。
此舉效果如何尚有待觀察。比如這次分類主要針對飲料中的糖和脂肪,而食品當中的營養成分很多,納入“營養選擇”分級標識的物質有待擴容。此外,參與試點的飲料不多,并且以現場制作的飲料為主,成品飲料的銷售量更大,還沒有納入其中,分級標識的覆蓋面也有待擴大。
這次行動無疑是一次有益嘗試,對于落實科學膳食目標大有好處。只有推出更多類似舉措,飲料和食品開發才會受到標準的有力約束,從而變得更加符合健康理念,在控油、控鹽、控糖等方面,均給予消費者以科學指導,讓民眾更好地“管好嘴”,不斷提升民眾的健康水平。(時 本)
來源: 北京青年報